华为根据数据特性及治理方法的不同对数据进行了分类定义: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元数据
基础数据用于对其他数据进行分类,在业界也称作参考数据。基础数据通常是静态的(如国家、币种),一般在业务事件发生之前就已经预先定义。它的可选值数量有限,可以用作业务或IT的开关和判断条件。当基础数据的取值发生变化的时候,通常需要对流程和IT系统进行分析和修改,以满足业务需求。因此,基础数据的管理重点在于变更管理和统一标准管控。
主数据是参与业务事件的主体或资源,是具有高业务价值的、跨流程和跨系统重复使用的数据。主数据最重要的管理要求是确保同源多用和重点进行数据内容的校验。
事务数据是具有较强时效性的一次性业务事件,通常在事件结束后不再更新;事务数据会调用主数据和基础数据。事务数据的治理重点是管理好事务数据对主数据和基础数据的调用,以及事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确保上下游信息传递顺畅。
报告数据是指对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后,用作业务决策依据的数据
观测数据是通过观测工具获取的数据,观测对象一般为人、事、物、环境。观测数据通常数据量较大且是过程性的,主要用作监控分析;由机器自动采集生成;观测数据是观测工具采集回来的原始数据,仅转换结构和格式,不做任何业务规则解析。
规则数据是结构化描述业务规则变量的数据(如决策表、关联关系表、评分卡等),是实现业务规则的核心数据
非结构化数据的治理核心是对其基本特征与内容进行提取,并通过元数据落地来开展。分类如下:
外部数据是指华为公司引入的外部组织或者个人拥有处置权利的数据,如供应商资质证明、消费者洞察报告等。外部数据治理的出发点是合规遵从优先,与内部数据治理的目的不同。外部数据的治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无论结构化数据,还是非结构化数据,或者外部数据,最终都会通过元数据治理落地。华为将元数据治理贯穿整个数据价值流,覆盖从数据产生、汇聚、加工到消费的全生命周期
华为在进行元数据治理以前,遇到的元数据问题主要表现为数据. 找不到、读不懂、不可信,数据分析师们往往会陷入数据沼泽中. 华为建立了公司级的元数据管理机制。制定了统一的元数据管理方法、机制和平台,拉通业务语言和机器语言。确保数据“入湖有依据,出湖可检索”成为华为元数据管理的使命与目标。基于高质量的元数据,通过数据地图就能在企业内部实现方便的数据搜索
元数据管理架构包括产生元数据、采集元数据、注册元数据、运维元数据;元数据管理方案为通过制定元数据标准、规范、平台与管控机制,建立企业级元数据管理体系,并推动其在公司各领域落地,支撑数据底座建设与数字化运营。